楊柳細腰挑千鈞——龍工850裝載機3萬小時使用報告(二)
五零武林
2023-10-14
3773
11
我國現(xiàn)在使用的裝載機,幾乎都是采用前后車架鉸接/折腰轉向+后橋搖擺的設計。該設計的起點是柳工的Z450型,經過改進后稱為ZL50。雙渦輪變矩器+行星式變速箱組合,沿用至今。
而龍工的第一款產品,長這樣。
車架是整機的骨骼,各種分系統(tǒng)的安裝基礎。如大家所見:前端是工作裝置,后端是發(fā)動機變速箱以及配重,中間用鉸銷連接起來。比起整體車架,鉸接式車每一個工作循環(huán)的行走距離要少近一半,鏟斗對正車箱更容易。龍工850是屬于第一代車架,其設計為適應當時的基建狀態(tài)而采用了極短的軸距來適應窄小場地。相應的在使用上那個時代還采用的貨車來回倒車的裝車方法。到現(xiàn)在,我國鉸接式裝載機車架,已經發(fā)展到第三代,發(fā)展的脈絡就是加大鉸接跨距和軸距,更適應重載作業(yè)。
龍工850的小鉸接車架圖示,屬于第一代車架的改進。請主意它的前后車架下部呈一條高于前后輪軸心的直線。
前車架是工作裝置的基礎,后車架是發(fā)動機、變速箱、駕駛室、燃油箱、液壓油箱的安裝基礎。對于前裝式裝載機,空載時的大部分重量都在后部車架上。鏟掘時,以前輪軸心為支點,后部的重量按杠桿原理來撬起前部的重量。查詢相關設計資料,車架的受力分析,應當考慮最大驅動力和最大傾翻載荷(后輪離地時),而且后一種情況下車架受到的彎矩最大。車架設計的考核,應當以后輪離地時力學性能為主要內容。
顯然,由于(發(fā)動機+變速箱)傳動固定在后車架上,當選定了傳動系統(tǒng)后,后車架的長度有一個最短長度限制。因為裝載機的工作過程中,沖擊力對底盤的破壞性比普通4驅車要大,為了簡化結構提高可靠性,沒有軸間差速器,這樣4輪就成了強制同步。但是轉向、地面濕滑/不平時,各車輪的轉速差是必然的,為了整機的轉向、驅動性能,傳動軸的彎曲點必須在軸距中點,這樣能依靠前后車橋各自的輪間差速器來適應車輪的滑動。請記住這個基本矛盾,它是不對稱鉸接車架的阿喀琉斯之踵。
回到龍工850上來,它是一款非對稱軸距的短軸距車架,注定了它是一款輕載車型。它的車架鉸接點就是前輪后緣,優(yōu)點就是從司機的視角看,前車架基本上就是以司機為中心在轉動,幾乎感覺不到前后車架的相對擺動,不易暈車。因為這個,只開過850的司機去開三代重載機型時,因為駕駛室相對前輪后移不少,要克服動臂上銷對司機視覺的橫向擺動造成的暈車感。缺點一是只能配用小鉸接,強度低,極端情況下,甚至出現(xiàn)過后輪追尾前輪的情況。二是靠前的鉸接,使得前后橋在轉向時存在轉向半徑差,鉸接后的車架越比前車架長,這個差值越大,輪胎的滑磨越嚴重,傳動系統(tǒng)的功率損耗也越大。同時還有另一個特別的故障點——變速箱傳動軸軸承的磨損速度比鉸接對中部置車架的快,造成油封漏油。原因在于不對中鉸接——后車架比前車架重造成的輪胎附著力差異+前后輪轉動角度差異,最終形成傳動軸的振動。
現(xiàn)在來重點說一下最弱點的鉸銷固定方式。采用小鉸接的車架,鉸接銷高于輪胎軸心,在后輪離地時,后車架對車架鉸接板形成的都是彎矩。
圖中綠線表示車橋中心線,紅色是車架受力基本框架??梢钥闯?,大跨距鉸接做成了一個斜撐,應對彎矩的能力也就比較大。
結構圖。彎矩作用下,上鉸接的變形比下鉸大,下鉸接的軸向受力比上鉸接大。一般上鉸接的軸承不做軸向固定。
受力分析表明,采用關節(jié)軸承在軸向上是薄弱的。
上鉸接銷是組合件,如果軸承曠了后在繼續(xù)使用,有出現(xiàn)上銷脫落的風險
鉸接銷是固定在前車架上的,在后輪離地時的彎矩作用下,會出現(xiàn)將銷軸往上提的效應。龍工850沿用ZL50原始的設計,是有問題的。當然,實際情況中,所有的小鉸接車架都有這樣的痼疾。
尺有所短,寸有所長。龍工850的短小車身,鏟斗角度、力度大,在窄小場地、山區(qū)地形中有獨特的優(yōu)勢。希望龍工公司能夠給與改進。
-
挖掘機小票友
2023-10-26
這都上不了頭版,真是無語!
-
五零武林
2023-10-25
-
挖機錦豹子1365
2023-10-18
-
黃小昊
2023-10-14
-
黃小昊
2023-10-14
-
五零武林
2023-10-14
補正一下,原文中的關節(jié)軸承承受軸向力較差不嚴謹。應為原設計采用向心關節(jié)軸承承受軸向力能力較差。個人認為可以用角接觸關節(jié)軸承替換原來的向心關節(jié)軸承。
-
扭轉乾坤
2023-10-14
-
扭轉乾坤
2023-10-14
-
德國小鋼炮
2023-10-14
-
挖掘機小票友
2023-10-14
一般般吧
回復